阿拉伯记者代表团的专栏文章

par Thomas Kadelbach

Thomas Kadelbach, né en 1979. Après des études d'histoire et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à Angers, Fribourg et Madrid, il collabore au projet de recherche FNS Les relations culturelles internationales de la Suisse, 1945-1990. Thèse de doctorat sur Pro Helvetia et l'image de la Suisse à l'étranger. Actuellement collaborateur scientifique à l'Université de Neuchâtel.
, Thomas Kadelbach, born in 1979. Studied history and French literature in Angers, Fribourg and Madrid. Research assistant in the SNSF research project Switzerland's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1945-1990. PhD thesis on Pro Helvetia and the image of Switzerland abroad. Currently scientific collaborator at the University of Neuchâtel.

无线电广播
旅行
阿拉伯国家
阿尔卑斯山
旅游

1977年10月,沙特阿拉伯的一位记者在《格吉拉岛日报》(Al-Gezirah)发表题为《春天之国八日游》的报道,抒发了他对瑞士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瑞士是绿色欧洲的绿色中心。在这里,你可以成为诗人,写出世界上最优美动人的诗篇。可以欣赏到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瑞士的青山绿水会让你的心态变得乐观向上”。

上述文字的作者是阿拉伯记者代表团的成员。这个代表团应瑞士政治部邀请来瑞士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访问期间,他们主要参观了瑞士的景点和工厂。参观景点和工厂是他们旅游计划的重点。长期以来,瑞士对阿拉伯国家的新闻传播政策仅限于旅游广告方面。上世纪70年代,瑞士的阿拉伯文外宣品都是清一色的旅游小册子,如瑞士国家旅游局推出的《瑞士概览》。 从1965至1970年,瑞士广播电视公司短波节目中心对阿拉伯国家播出的节目也是以旅游为主。在这些节目中有一个节目就是海蒂的故事。海蒂的故事强化了瑞士永恒的田园生活这一国家形象。至于瑞士文化基金会,阿拉伯国家并不是其外宣工作的重点。基金会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做了几个工艺美术方面的对阿交流项目。

阿拉伯记者所撰写的旅游专栏文章反映了他们对瑞士真实的感受,但是这种感受具有强烈的选择性。《格吉拉岛日报》所发表的文章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瑞士的景点和自然风光,却对瑞士的政治现实只字不提。文章这样写道:“每一座城市都坐落在旖旎的湖光山色之中。滔滔河水在山谷中徜徉,宛如怀春的少女。她们柔情似水,远离孤独,投入到爱情的怀抱!”。

一般来说,阿拉伯记者代表团所写的文章反映了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对瑞士认知的差异性。从1960年起,瑞士对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新闻政策的重点是介绍瑞士的政治问题,如瑞士银行的秘密和瑞士的中立;而对距离瑞士非常遥远的国家来说,阿尔卑斯山的美丽风光和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仍然是它们心中永恒不变的瑞士的形象。从1960年至1970年,瑞士对非西方国家的对外宣传从来不讲瑞士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如消费社会、环境恶化和移民问题等。

参考档案

瑞士联邦档案馆E9510.6 1991/51,第207卷

作者

托马斯·卡戴尔巴克(Thomas Kadelbach)

文章

海蒂学习阿拉伯语

海蒂学习阿拉伯语:在上世纪60年代后半段,瑞士广播电视公司短波节目中心用阿拉伯语播出海蒂的故事。

Archives Swissinfo, en partenariat avec Memoriav  

The applied arts in Egypt

在阿拉伯国家,瑞士文化基金会按照老一套的条条框框进行文化外宣工作,将瑞士塑造成一个永恒不变的传统国家。1986年,基金会在埃及举办了一场瑞士手工业艺术展。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An exhibition of poster art in Beirut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以前,阿拉伯国家一直是瑞士文化外宣的荒漠。瑞士文化基金会在阿拉伯国家举办的文化活动仅局限于工艺美术方面。图为1953年在贝鲁特举办的一场海报展。

Archives fédérales E 9510.6 1991/51, Vol. 321

"Le Maghreb vu par les peintres suisses"

1982年,瑞士文化基金会第一次在阿拉伯国家举办艺术展。这一展览名叫《瑞士画家眼中的马格里布》,展出的是瑞士的东方风物画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弗兰克•布赫舍(Frank Buchser 1828-1890)。1860年,布赫舍以画家的身份在摩洛哥参加了西班牙战争。图为画家于1880年创作的《丹吉尔附近的海滩》。

Frank Buchser, Plage près de Tanger, vers 1880 Musée des Beaux-arts, Soleure

latest

在第三世界国家开辟的《第二条道路》

19702000

就其属性来说,人种博物馆参与国家对外文化关系的构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瑞士海外移民服务于瑞士文化外宣

19161976

很久以来,瑞士就是一个移民输出国。当国家处于经济困境时,许多瑞士人就到国外去寻找生存空间。瑞士在16世纪就已掀起了移民的狂潮。

瑞士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处理文化关系的工具

19492016

1949年,瑞士成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瑞士不仅加入了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关系协调网络实现了对接。

卢梭:瑞士制造

19451968

湖光山色、世外桃源、自由乐土、教育为本,这就是瑞士希望对外输出的国家形象。为了瑞士文化外交的利益,人们有意将卢梭打上“瑞士标签”,经常将这位哲学家工具化、瑞士化,并且对他的作品进行重新解读。

瑞士对日本文化传播概况

19501970

日本是一个非常喜欢图书展览会的国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瑞士出版商在日本多次参加这类活动。不过瑞士文化基金会和瑞士外交部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提供支持。

一位心系瑞士文化对外传播的青年历史学家

1946

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39年成立,其初衷是保卫瑞士本土文化。在当时,瑞士认为外国宣传机器的渗透已经对瑞士的本土文化构成了威胁。

建筑师勾勒出二战后瑞德文化关系的第一批蓝图

1945

二战后,瑞士与德国邻居的文化关系一直是官方机构内部避免谈论的问题。德国在道德上又一次被欧洲国家所孤立,其文化影响力在国外要么被完全消灭要么被迫化整为零。

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的诞生

19251933

作为文化外交和学术外交的象征,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是瑞士文化外宣在国外的定点机构之一。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先生们…和女士们!

19392012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领导机构首先是基金会理事会,最初由25名成员组成。理事会下设常务秘书处,这个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基金会根据新的《文化法》进行了重组,其理事会成员缩减为9人。

文化与教育促进和平建设

194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宣告:“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该组织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