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项目到《瑞士与瑞士民主》展

par Thomas Kadelbach

Thomas Kadelbach, né en 1979. Après des études d'histoire et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à Angers, Fribourg et Madrid, il collabore au projet de recherche FNS Les relations culturelles internationales de la Suisse, 1945-1990. Thèse de doctorat sur Pro Helvetia et l'image de la Suisse à l'étranger. Actuellement collaborateur scientifique à l'Université de Neuchâtel.
, Thomas Kadelbach, born in 1979. Studied history and French literature in Angers, Fribourg and Madrid. Research assistant in the SNSF research project Switzerland's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1945-1990. PhD thesis on Pro Helvetia and the image of Switzerland abroad. Currently scientific collaborator at the University of Neuchâtel.

当代艺术
文化中心
空间
巴黎

1975年,瑞士文化基金会第一次在巴黎举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展览、戏剧演出、音乐会和电影。瑞士文化基金会推出的这一文化项目具有创新的性质,强调展示当代瑞士的艺术创作并且实现瑞士艺术家和法国艺术家的对话。这种理念应该说和上世纪70年代瑞士文化基金会的对外文化政策的优先考量是一致的。瑞士旅游办公室将自己在巴黎的总部租让给瑞士文化基金会,作为大多数活动的举办地。在瑞士文化基金会的历史中,这是第一个撇开瑞士外交机构独立举办的大型文化项目,是瑞士文化外宣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然,这种做法必然引起瑞士相关政府机构之间的冲突。瑞士驻巴黎大使悍然拒绝出席该项文化活动的开幕式。

由于在巴黎举办的这一文化项目大获成功,瑞士文化基金会趁机推出《空间》(Espaces)项目,将其在巴黎的文化外宣活动制度化。该项目旨在推介瑞士的最新艺术潮流,于1976年第一次举行。后来许多创新型文化活动都加入该项目,特别是电影展映活动。

在瑞士文化形象传播方面,《空间》项目承载着一种全新的价值观,摆脱了过去的陈腐理念。1977年,《费加罗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一贯强调理性的瑞士人这一次在文化活动中毫不犹豫地追求刺激和疯狂。他们用先锋派艺术吸引观众的眼球,给他们在瑞士之门展厅举办的展览、电影放映和辩论加入了一些奇特的作料”。

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种可持续性外宣模式被推广到法国的其它城市,并且登陆德国和奥地利。在这两个国家,瑞士文化基金会推出了《瑞士现场》(Szene Schweiz)项目。1985年,借着《空间》项目的东风,瑞士文化基金会在法国巴黎成立了瑞士文化中心,这是基金会第一个在国外的分支机构。

由于瑞士文化基金会逐渐放弃了传播国家形象和国家表征的原则,转而追求实现单纯的艺术探讨,因此在瑞士文化外宣工作中经常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瑞士与瑞士民主》(Swiss Swiss Democracy)展引发的争论。这场展览于2004年由艺术家托马斯.赫斯闳(Thomas Hirschhorn)在巴黎瑞士文化中心举办。这位艺术家的一幅作品描绘了一位对着瑞士联邦委员克里斯托夫·布劳赫(Christoph Blocher)的照片做出撒尿动作的演员,反映了艺术家对瑞士直接民主制度的质疑。这场展览在瑞士国内引起了强烈的抗议,导致瑞士文化基金100万瑞士法郎的资金来源被冻结。许多议员谴责基金会对瑞士的国家政体进行恶意中伤。

《瑞士与瑞士民主》展引发的争论提出了两个问题:瑞士文化基金会是否应该独立自主地进行外宣工作?通过文化外宣是否能真实有效地在海外展示瑞士的国家形象?从广义来说,这场争论是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之间冲突的真实写照,因为文化交流强调互动,不具备广告目的。

参考档案

瑞士联邦档案馆E9510.6 1991/51, 第1022、1085卷

参考书目

克劳德·奥塞尔(Claude Hauser)、布鲁诺·赛格(Bruno Seger)、雅克布·塔耐(Jakob Tanner)合著:《文化与政治之间:1939年至2009年的瑞士文化基金会》,新苏黎世报出版社2010版(Zwischen Kultur und Politik. Pro Helvetia 1939-2009, NZZ-Libro, Zürich 2010)

作者

托马斯·卡戴尔巴克(Thomas Kadelbach)

文章

"Portes de la Suisse", 1975

1975年,瑞士文化基金会第一次在巴黎举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系列文化活动《瑞士之门》,包括展览、戏剧演出、音乐会和电影。瑞士文化基金会推出的这一文化项目具有创新的性质,强调展示当代瑞士的艺术创作并且实现瑞士艺术家和法国艺术家的对话。瑞士国家旅游局将其在巴黎的办事处租让给瑞士文化基金会,作为大多数活动的举办地。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Take off for "Espaces"

1976年,第一届《空间》项目系列文化活动在巴黎举行。图为当时的海报。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DIN A4", 1977

在1977年举办的《空间》项目系列文化活动中,瑞士文化基金会推出了《DIN A4》展览。所有的展品具有同样的尺寸,都是A4纸大小。同一年还举办了一场原生艺术展,主要展出了画家阿洛伊斯•沃尔夫利(Aloïs Wölffli)的作品。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Cinéma en marge", 1978

电影展映一直是《空间》项目系列文化活动的重头戏。1978年,《边缘电影展映日》活动引发了对当代电影艺术创作的探讨。后来该项活动成为瑞士导演和法国导演进行艺术交流的平台。图为当时的海报。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Cinéma en marge", 1979

1979年《边缘电影展映日》活动的海报。

Expanding "Espaces"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瑞士文化基金会在邻国积极拓展文化外宣的空间,《空间》项目作为可持续性外宣模式被推广到巴黎之外的其它城市,第一次在勒阿弗尔和米兰举办。图为在勒阿弗尔文化之家举办的《空间》系列文化活动的海报。

"Szene Schweiz"

自1983年起,按照《空间》项目的运作模式,瑞士文化基金会在德国推出了《瑞士现场》项目。图为1986年《瑞士现场》系列文化活动的海报。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The Centre Culturel Suisse in Paris

为了给瑞士在巴黎的文化外宣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瑞士文化基金会领导层于1982年11月决定收购位于巴黎马海街区的布斯潘酒店。1985年,瑞士文化中心在该酒店正式落户,成为瑞士文化基金会第一个在国外的分支机构。图为布斯潘酒店的内院。

"Swiss-Swiss Democracy"

2004年,瑞士造型艺术家Thomas Hirschhorn在瑞士文化中心举办《瑞士与瑞士民主》展。

Archives Pro Helvetia

French speaking Switzerland in Tübingen

1985年在德国举办的《瑞士现场》系列文化活动的主题是瑞士法语区的文化生活。图为当时的海报。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Szene Schweiz", 1990

1990年在德国举办的《瑞士现场》系列文化活动的海报。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Max Frisch at the "Espaces"

在巴黎举办的《空间》系列文化活动中,瑞士文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981年,瑞士小说家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在乔治•蓬皮杜中心参加多项研讨活动。图为当时的海报。

latest

在第三世界国家开辟的《第二条道路》

19702000

就其属性来说,人种博物馆参与国家对外文化关系的构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瑞士海外移民服务于瑞士文化外宣

19161976

很久以来,瑞士就是一个移民输出国。当国家处于经济困境时,许多瑞士人就到国外去寻找生存空间。瑞士在16世纪就已掀起了移民的狂潮。

瑞士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处理文化关系的工具

19492016

1949年,瑞士成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瑞士不仅加入了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关系协调网络实现了对接。

卢梭:瑞士制造

19451968

湖光山色、世外桃源、自由乐土、教育为本,这就是瑞士希望对外输出的国家形象。为了瑞士文化外交的利益,人们有意将卢梭打上“瑞士标签”,经常将这位哲学家工具化、瑞士化,并且对他的作品进行重新解读。

瑞士对日本文化传播概况

19501970

日本是一个非常喜欢图书展览会的国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瑞士出版商在日本多次参加这类活动。不过瑞士文化基金会和瑞士外交部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提供支持。

一位心系瑞士文化对外传播的青年历史学家

1946

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39年成立,其初衷是保卫瑞士本土文化。在当时,瑞士认为外国宣传机器的渗透已经对瑞士的本土文化构成了威胁。

建筑师勾勒出二战后瑞德文化关系的第一批蓝图

1945

二战后,瑞士与德国邻居的文化关系一直是官方机构内部避免谈论的问题。德国在道德上又一次被欧洲国家所孤立,其文化影响力在国外要么被完全消灭要么被迫化整为零。

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的诞生

19251933

作为文化外交和学术外交的象征,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是瑞士文化外宣在国外的定点机构之一。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先生们…和女士们!

19392012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领导机构首先是基金会理事会,最初由25名成员组成。理事会下设常务秘书处,这个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基金会根据新的《文化法》进行了重组,其理事会成员缩减为9人。

文化与教育促进和平建设

194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宣告:“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该组织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