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一种应用美学

par Thomas Kadelbach

Thomas Kadelbach, né en 1979. Après des études d'histoire et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à Angers, Fribourg et Madrid, il collabore au projet de recherche FNS Les relations culturelles internationales de la Suisse, 1945-1990. Thèse de doctorat sur Pro Helvetia et l'image de la Suisse à l'étranger. Actuellement collaborateur scientifique à l'Université de Neuchâtel.
, Thomas Kadelbach, born in 1979. Studied history and French literature in Angers, Fribourg and Madrid. Research assistant in the SNSF research project Switzerland's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1945-1990. PhD thesis on Pro Helvetia and the image of Switzerland abroad. Currently scientific collaborator at the University of Neuchâtel.

海报
具体艺术
设计

瑞士的应用图画设计艺术一开始就在外宣工作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瑞士文化基金会50年代在许多国家举办的海报展的一部名录中有这样一句话 :“ 应用图画设计艺术也许是最能充分表现瑞士民众性格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瑞士的广告海报中真正折射出了瑞士的认同?

如果浏览一下瑞士艺术史,我们就可以发现瑞士的画家与应用图画设计艺术家在作品风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尽管海报艺术在瑞士的起步较其邻国晚,20世纪初很多瑞士画家均普遍对海报这一艺术手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瑞士画家费迪南德·霍德勒(Ferdinand Hodler)于1904年为声援维也纳分离派运动创作了一幅海报。瑞士艺术家让-夏尔乐·吉胡(Jean-Charles Giroud)认为,1933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虽然被纳粹关闭,但是其美学研究理念在瑞士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也就是在此期间,瑞士在应用图画设计艺术方面真正确立了自己的风格。艺术家从包豪斯设计理念得到启发,将艺术与工艺结合起来。他们推崇自然流畅的艺术表现手法,给海报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那些具体艺术和几何抽象艺术流派的艺术家来说,海报不仅是宣传某项活动或某个产品的广告,它还反映了社会上流行的某些审美观,而这些审美观正是随着艺术的普及而形成的。

二战结束后,许多艺术家特别是苏黎世和巴塞尔这两个城市的艺术家继承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辈们的艺术研究理念。这些艺术家发展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以朴实无华的象征符号为基础,摆脱形象艺术派的影响,着重色彩和线条的运用。这种以构成主义手法为特征的艺术流派在当时的瑞士占有正式官方地位。此外,许多艺术家则继续自己的美学研究,为应用图画设计艺术的蓬勃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瑞士联邦内务部自上世纪40年代起就发起最佳海报评选活动,并为优胜者颁发奖金,由此应用图画设计艺术获得了官方身价。

瑞士在应用图画设计艺术的成就很快就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海报随即成为瑞士的出口产品并且在国外广受欢迎,被誉为瑞士文化基金会外宣工作的一大法宝,在瑞士对外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950和1980年之间,瑞士文化基金会每年在国外举办数次海报展览,国外公众认为这些作品代表了瑞士在艺术形式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现出瑞士应用图画设计艺术家所追求的自然和谐的艺术风格。在瑞士国家形象传播方面,加深了国外公众脑海中对“瑞士制造”的观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参考档案

瑞士联邦档案馆 E9510.6 1991/51, 第320, 321, 322, 425卷

参考书目

让-夏尔乐·吉胡(Jean-Charles Giroud):《瑞士艺术家与海报:百年诱惑与交锋》纳沙泰尔,瑞士海报联谊会2001年版(Les artistes suisses et l’affiche, un siècle de fascination et de confrontation, Neuenburg, Association des amis de l’affiche suisse 2001) 

作者

托马斯·卡戴尔巴克(Thomas Kadelbach)

文章

Niklaus Stöcklin

尼克劳斯·斯托克林(Niklaus Stöcklin)于1923年创作的海报。

尼克劳斯·斯托克林是瑞士新客观性流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参见瑞士艺术词典(Sikart)关于尼克劳斯·斯托克林的辞条:

http://www.sikart.ch/KuenstlerInnen.aspx?id=4001719

© Pro Litteris  

Jean Tinguely

让·丹格利(Jean Tinguely)于1991年为庆祝瑞士联邦成立700周年创作的海报。

参见瑞士艺术词典(Sikart)关于让·丹格利的辞条:

http://www.sikart.ch/kuenstlerinnen.aspx?id=4022334

 

© The Niki Charitable Art Foundation / 2011, Pro Litteris, Zurich  

Dieter Roth

迪亚特·罗斯(Dieter Roth)于1981年为他在海姆豪斯文化中心举行的个人作品展创作的海报。

参见瑞士艺术词典(Sikart)关于迪亚特·罗斯的辞条:

http://www.sikart.ch/KuenstlerInnen.aspx?id=4000336

 

Dieter Roth Estate Courtesy Hauser & Wirth  

Herbert Leupin

赫伯特·勒庞(Herbert Leupin)于1949年为瑞士航空公司创作的海报。

参见瑞士艺术词典(Sikart)关于赫伯特·勒庞的辞条:

http://www.sikart.ch/KuenstlerInnen.aspx?id=4000313

© Collection Leupin  

Max Bill

马克思·比尔(Max Bill)于1977年为大赦国际创作的海报。

马克思·比尔是具体艺术的杰出代表,为瑞士海报艺术的复兴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充分的应用数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并极至地展现出具体艺术点、线、面的艺术特点。他的作品具有“瑞士风格”的典型特征。在上世纪50年代,“瑞士风格”茁壮成长,随后对全世界的平面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见瑞士艺术词典(Sikart)关于马克思·比尔的辞条:

http://www.sikart.ch/KuenstlerInnen.aspx?id=4000286

© Pro Litteris

Johann Handschin

约翰·汉德森(Johann Handschin)于1934年创作的海报席尔瓦普拉纳镇。瑞士旅游项目的海外推介促进了本国平面艺术的蓬勃发展。

瑞士国家图书馆,海报收藏部

latest

在第三世界国家开辟的《第二条道路》

19702000

就其属性来说,人种博物馆参与国家对外文化关系的构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瑞士海外移民服务于瑞士文化外宣

19161976

很久以来,瑞士就是一个移民输出国。当国家处于经济困境时,许多瑞士人就到国外去寻找生存空间。瑞士在16世纪就已掀起了移民的狂潮。

瑞士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处理文化关系的工具

19492016

1949年,瑞士成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瑞士不仅加入了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关系协调网络实现了对接。

卢梭:瑞士制造

19451968

湖光山色、世外桃源、自由乐土、教育为本,这就是瑞士希望对外输出的国家形象。为了瑞士文化外交的利益,人们有意将卢梭打上“瑞士标签”,经常将这位哲学家工具化、瑞士化,并且对他的作品进行重新解读。

瑞士对日本文化传播概况

19501970

日本是一个非常喜欢图书展览会的国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瑞士出版商在日本多次参加这类活动。不过瑞士文化基金会和瑞士外交部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提供支持。

一位心系瑞士文化对外传播的青年历史学家

1946

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39年成立,其初衷是保卫瑞士本土文化。在当时,瑞士认为外国宣传机器的渗透已经对瑞士的本土文化构成了威胁。

建筑师勾勒出二战后瑞德文化关系的第一批蓝图

1945

二战后,瑞士与德国邻居的文化关系一直是官方机构内部避免谈论的问题。德国在道德上又一次被欧洲国家所孤立,其文化影响力在国外要么被完全消灭要么被迫化整为零。

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的诞生

19251933

作为文化外交和学术外交的象征,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是瑞士文化外宣在国外的定点机构之一。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先生们…和女士们!

19392012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领导机构首先是基金会理事会,最初由25名成员组成。理事会下设常务秘书处,这个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基金会根据新的《文化法》进行了重组,其理事会成员缩减为9人。

文化与教育促进和平建设

194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宣告:“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该组织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