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打上了马赛克的瑞士形象

par Thomas Kadelbach

Thomas Kadelbach, né en 1979. Après des études d'histoire et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à Angers, Fribourg et Madrid, il collabore au projet de recherche FNS Les relations culturelles internationales de la Suisse, 1945-1990. Thèse de doctorat sur Pro Helvetia et l'image de la Suisse à l'étranger. Actuellement collaborateur scientifique à l'Université de Neuchâtel.
, Thomas Kadelbach, born in 1979. Studied history and French literature in Angers, Fribourg and Madrid. Research assistant in the SNSF research project Switzerland's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1945-1990. PhD thesis on Pro Helvetia and the image of Switzerland abroad. Currently scientific collaborator at the University of Neuchâtel.

电影
纪录片
阿尔卑斯山
民主
中立

1972年瑞士驻新德里大使在其给瑞士联邦政治部的邮件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印度这个拥有五亿人口的国家有效地开展外宣工作?印度幅员辽阔,国土面积为328,7263平方公里,是瑞士的80倍。这位外交官认为印度公众可能会对瑞士电影比较感兴趣,唯一比较现实的宣传手段就是在印度放映瑞士电影。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初,瑞士驻新德里大使馆只有12部彩色片,并且大多数保存质量较差。此外,使馆仅存两部上世纪50年代制作的黑白片。由于缺乏其它更合适的外宣品,这些质量很成问题的民俗和旅游电影成为大使向当地人宣传瑞士的唯一工具。老实说,这些电影实在不能体现瑞士这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真实情况。

在印度所发生的这种现象可以说在整个20世纪的瑞士电影外宣中是具有代表性的。由于资金缺乏、力量分散,纪录片在这个期间沦为了瑞士外宣工作的穷亲戚。虽然官方意识到纪录片的重要性,但是在该方面的组织工作缺乏协调,留下了诸多遗憾。

在上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瑞士的电影外宣工作由瑞士旅游局和瑞士贸易促进中心专门负责。这两个机构所挑选的电影的内容可以说是千篇一律,全是以瑞士的美丽景色和发达工业为主题。1950年,在美国圣路易市举行的瑞士图书博览会开幕式上,瑞士驻当地领事馆放映了电影《瑞士阿尔卑斯之花》,该片介绍了阿尔卑斯山上的植被。同年,瑞士驻中国公使在中国的一些学校举行讲座,在讲座时放映了一些旅游宣传片,如《滑雪者的国度》和《瑞士——健康的源泉》。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为了让电影在文化外宣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瑞士文化基金会组织拍摄了一些反映瑞士艺术与文化的纪录片。这些电影主要向外国公众介绍瑞士文化遗产中的某些代表性特征,如费迪南德·霍德勒的画作和瑞士建筑等。

1963年,根据瑞士电影法的规定,赞助电影拍摄属于瑞士联邦政府的权限,不再由瑞士文化基金会负责。不过基金会还是非常重视电影在文化生活方面作为信息载体的作用。在上世纪70年代,基金会和瑞士广播电视公司合作拍摄了一些短片,这些短片的主题是现代艺术创作。同时,基金会还采购了一些最符合自己要求的纪录片,并且将拷贝分发给瑞士驻全世界各国的使馆。从2007年起,瑞士电影海外发行工作从瑞士文化基金会电影处移交给瑞士电影基金会,后者开始负责向瑞士驻外使馆和国外举行的电影节提供各类影片。

在21世纪,纪录片和广告片依然是瑞士官方新闻政策的重要载体,瑞士各类机构都利用纪录片和广告片开展工作。比如说瑞士国家形象委员会曾经向国外的大学了发行了一批介绍瑞士现实情况的DVD。这些DVD具有教学的功能,内容是瑞士国情的各种典型的特征,如直接民主制度。

参考档案

瑞士联邦档案馆E2003(A) 1980/85, 第385卷

瑞士联邦档案馆E2003(A) 1990/3, 第486卷

作者

托马斯·卡戴尔巴克(Thomas Kadelbach)

文章

Pro Helvetia’s first documentary

1951年,瑞士文化基金会订购了第一部描述瑞士文化生活的纪录片。该片主要针对国外受众,主题是瑞士的建筑艺术,由Condorfilm SA电影公司摄制。1953年,这部作品在美国举办的瑞士建筑艺术展中登台亮相。图为影片中瑞士传统建筑的画面。

Image du film, Archives fédérales E 9510.6 1991/51, Vol. 369

Architecture - the movie, 1953

这是影片中瑞士现代建筑的画面。

Image du film, Archives fédérales E 9510.6 1991/51, Vol. 269

Architecture - the movie, 1953

在Condorfilm电影公司拍摄的这部纪录片中,学校和培训中心承载的建筑艺术是主要看点。

Image du film, Archives fédérales E 9510.6 1991/51, Vol. 269

St. Gotthard on screen

圣古达尔高地是瑞士国家认同的象征。高地位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在这里拍摄了许多面向国外受众的纪录片。在上世纪50年代,瑞士文化基金会赞助拍摄了一部以圣古达尔高地为题材的纪录片。21世纪10年代,瑞士国家形象委员会的电影发行政策同样以圣古达尔高地为优先考量。

www.image-suisse.ch

Documentaries on direct democracy

介绍瑞士的直接民主制度是瑞士文化外宣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1947年,普拉厄森斯电影公司针对美国受众拍摄了一部反映瑞士民主制度的纪录片。2005年,瑞士国家形象委员会向海外发行了一部同样题材的DVD。

www.image-suisse.ch

Voting in Riehen

在这部由瑞士国家形象委员会发行的纪录片中,有一个片段描述了里恩镇如何通过投票的方式对购买一部艺术品进行表决,阐释了瑞士民主制度的运行程序。

© Présence Suisse www.image-suisse.ch  

Baroque art in Switzerland

1957年,瑞士文化基金会赞助拍摄了一部反映瑞士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纪录片。该片针对外国受众,重点介绍了阿尔勒斯海姆教堂的壁画。

Archives fédérales E 9510.6 1991/51, Vol. 385

latest

在第三世界国家开辟的《第二条道路》

19702000

就其属性来说,人种博物馆参与国家对外文化关系的构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瑞士海外移民服务于瑞士文化外宣

19161976

很久以来,瑞士就是一个移民输出国。当国家处于经济困境时,许多瑞士人就到国外去寻找生存空间。瑞士在16世纪就已掀起了移民的狂潮。

瑞士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处理文化关系的工具

19492016

1949年,瑞士成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瑞士不仅加入了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关系协调网络实现了对接。

卢梭:瑞士制造

19451968

湖光山色、世外桃源、自由乐土、教育为本,这就是瑞士希望对外输出的国家形象。为了瑞士文化外交的利益,人们有意将卢梭打上“瑞士标签”,经常将这位哲学家工具化、瑞士化,并且对他的作品进行重新解读。

瑞士对日本文化传播概况

19501970

日本是一个非常喜欢图书展览会的国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瑞士出版商在日本多次参加这类活动。不过瑞士文化基金会和瑞士外交部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提供支持。

一位心系瑞士文化对外传播的青年历史学家

1946

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39年成立,其初衷是保卫瑞士本土文化。在当时,瑞士认为外国宣传机器的渗透已经对瑞士的本土文化构成了威胁。

建筑师勾勒出二战后瑞德文化关系的第一批蓝图

1945

二战后,瑞士与德国邻居的文化关系一直是官方机构内部避免谈论的问题。德国在道德上又一次被欧洲国家所孤立,其文化影响力在国外要么被完全消灭要么被迫化整为零。

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的诞生

19251933

作为文化外交和学术外交的象征,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是瑞士文化外宣在国外的定点机构之一。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先生们…和女士们!

19392012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领导机构首先是基金会理事会,最初由25名成员组成。理事会下设常务秘书处,这个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基金会根据新的《文化法》进行了重组,其理事会成员缩减为9人。

文化与教育促进和平建设

194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宣告:“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该组织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