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摄影师眼中的世界

par Thomas Kadelbach

Thomas Kadelbach, né en 1979. Après des études d'histoire et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à Angers, Fribourg et Madrid, il collabore au projet de recherche FNS Les relations culturelles internationales de la Suisse, 1945-1990. Thèse de doctorat sur Pro Helvetia et l'image de la Suisse à l'étranger. Actuellement collaborateur scientifique à l'Université de Neuchâtel.
, Thomas Kadelbach, born in 1979. Studied history and French literature in Angers, Fribourg and Madrid. Research assistant in the SNSF research project Switzerland's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1945-1990. PhD thesis on Pro Helvetia and the image of Switzerland abroad. Currently scientific collaborator at the University of Neuchâtel.

摄影
非洲
澳大利亚
阿拉伯国家

1978年2月,瑞士驻伊朗大使馆为一场摄影巡回展举行了开幕典礼。巡回展首先在伊朗国内多个城市举行,然后登陆其它国家。展览的第一站是德黑兰当代艺术博物馆,内容是从1840年到20世纪下半叶瑞士摄影师观察世界的视角。展品的主要创作者是瑞士摄影师汉斯•斯托布(Hans Staub), 古达尔•斯库(Gotthard Schuh), 韦尔耐•比绍夫(Werner Bischof)和吕克•施塞克斯(Luc Chessex),反映了瑞士上世纪30年代的日常生活、二战后瑞士社会的巨大变革以及距离瑞士非常遥远的国家的风土人情。展览涵盖了摄影的各个类别,如人像摄影、新闻摄影和科技摄影。

这次由瑞士文化基金会在伊朗所举办的摄影展对瑞士在该国的外宣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20世纪下半叶,瑞士在伊朗组织的文化外宣活动仅为两个大型文化项目。除这场摄影巡回展之外,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71年波斯帝国2500周年诞辰之际组织了弗里堡岚德威(Freiburger Landwehr)交响管乐团在伊朗进行巡回演出。

在瑞士的文化和艺术传播方面,摄影是一个新生的媒介。1958年举办的摄影师韦尔耐•比绍夫(Werner Bischof)的作品展标志着摄影第一次参与到瑞士文化与艺术外宣工作当中。1971年在苏黎世成立了瑞士摄影基金会,基金会的宗旨是弘扬瑞士的摄影文化。正是瑞士摄影基金会发现了摄影在艺术传播中的媒介作用。后来瑞士文化基金会与瑞士摄影基金会进行合作,并出资赞助了一项摄影展。该项展览于1974年在苏黎世美术馆(Kunsthaus Zürich)和日内瓦哈特博物馆(Musée Rath)揭幕。1975年,瑞士文化基金会将该项展览更名为《瑞士摄影——从1840年到今天》,展览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巡回举行。

在国家身份认同的传播方面,《瑞士摄影——从1840年到今天》展示了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的形象,在瑞士也与其它国家一样,面临着一些相同的问题。展品中有许多瑞士摄影师在印度、日本和南美国家旅行时拍摄的照片,表现了瑞士和他者之间的真实的对话。在展览名录中,瑞士作家胡戈•罗彻尔(Hugo Loetscher)这样写道:“对他者的观察意味着对自身的思考”。瑞士摄影师古达尔•斯库(Gotthard Schuh)对纳粹德国所作的摄影报道正是这一观点的真实写照,他的作品引起了人们对二战期间瑞士所扮演的角色的深刻思考。

参考档案

瑞士联邦档案馆E9510.6 1991/51 第342卷

瑞士文化基金会,I团队报告 (Pro Helvetia, Protokolle Gruppe I)

参考书目
《瑞士摄影——从1840年到今天》,苏黎世美术馆1977年版(Photographie in der Schweiz von 1840 bis heute, Zürich, Kunsthaus 1974)

作者

托马斯·卡戴尔巴克(Thomas Kadelbach)

文章

Gertrud Dübi-Müller

《瑞士摄影——从1840年到今天》涵盖了摄影的各个类别,如人像摄影、新闻摄影和科技摄影。图为《击鼓的瑞士画家费迪南德·霍德勒》(Gertrud Dübi-Müller摄于1910年)。

© Fondation suisse pour la photographie

Gotthard Schuh

在展览名录中,瑞士作家胡戈•罗彻尔(Hugo Loetscher)这样写道:“对他者的观察意味着对自身的思考”。瑞士摄影师古达尔•斯库(Gotthard Schuh)对纳粹德国所作的摄影报道正是这一观点的真实写照。图为古达尔•斯库于1938年墨索里尼访问柏林时拍摄的照片。 © Keystone  

Hans Staub

瑞士正在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瑞士摄影师将视角投向了在社会演变中处于边缘地位的群体。图为汉斯•斯托布(Hans Staub)于1950年在苏黎世火车站拍摄的外国工人。 © Keystone

René Burri

热内•布里(René Burri)于1950年拍摄的《视察》。

Werner Bischof

瑞士摄影师在偏远的国家所拍摄的作品反映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图为韦尔耐•比绍夫(Werner Bischof)于1954年在秘鲁库斯科拍摄的《吹笛人》。 © Marco Bischof

Luc Chessex

吕克•施塞克斯(Luc Chessex)希望外国公众对以往有关瑞士形象认知的各种偏见进行思考。

图为吕克•施塞克斯于1969拍摄的《瑞士》。

© Luc Chessex

The photography exhibition in Lübeck

1976年,《瑞士摄影——从1840年到今天》在德国吕贝克进行展出。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Swiss photography in Iran

1978年2月,《瑞士摄影——从1840年到今天》在伊朗德黑兰开幕。

Archives Pro Helvetia

Photography exhibition in Ho Chi Minh City

1979年,《瑞士摄影——从1840年到今天》登陆越南胡志明市。

Archives Pro Helvetia

Prague, 1978

1978年,《瑞士摄影——从1840年到今天》在布拉格展出。图为当时的海报。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René Mächler

展览的部分作品展现了摄影这门艺术对现实世界的操纵。图为René Mächler 用自制的透镜所拍摄的图片。 © Pro Litteris

Swiss photography in Australia

1981年至1982年,《瑞士摄影——从1840年到今天》在澳大利亚多个城市举行巡展。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latest

在第三世界国家开辟的《第二条道路》

19702000

就其属性来说,人种博物馆参与国家对外文化关系的构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瑞士海外移民服务于瑞士文化外宣

19161976

很久以来,瑞士就是一个移民输出国。当国家处于经济困境时,许多瑞士人就到国外去寻找生存空间。瑞士在16世纪就已掀起了移民的狂潮。

瑞士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处理文化关系的工具

19492016

1949年,瑞士成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瑞士不仅加入了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关系协调网络实现了对接。

卢梭:瑞士制造

19451968

湖光山色、世外桃源、自由乐土、教育为本,这就是瑞士希望对外输出的国家形象。为了瑞士文化外交的利益,人们有意将卢梭打上“瑞士标签”,经常将这位哲学家工具化、瑞士化,并且对他的作品进行重新解读。

瑞士对日本文化传播概况

19501970

日本是一个非常喜欢图书展览会的国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瑞士出版商在日本多次参加这类活动。不过瑞士文化基金会和瑞士外交部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提供支持。

一位心系瑞士文化对外传播的青年历史学家

1946

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39年成立,其初衷是保卫瑞士本土文化。在当时,瑞士认为外国宣传机器的渗透已经对瑞士的本土文化构成了威胁。

建筑师勾勒出二战后瑞德文化关系的第一批蓝图

1945

二战后,瑞士与德国邻居的文化关系一直是官方机构内部避免谈论的问题。德国在道德上又一次被欧洲国家所孤立,其文化影响力在国外要么被完全消灭要么被迫化整为零。

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的诞生

19251933

作为文化外交和学术外交的象征,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是瑞士文化外宣在国外的定点机构之一。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先生们…和女士们!

19392012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领导机构首先是基金会理事会,最初由25名成员组成。理事会下设常务秘书处,这个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基金会根据新的《文化法》进行了重组,其理事会成员缩减为9人。

文化与教育促进和平建设

194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宣告:“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该组织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