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有没有外交官作家?

par Matthieu Gillabert

Matthieu Gillabert est historien et collaborateur au Domaine d’histoire contemporaine de l’Université de Fribourg. Après avoir défendu sa thèse sur la diplomatie culturelle suisse (Dans les coulisses de la diplomatie culturelle suisse, Alphil, 2013), il mène actuellement ses recherches sur les échanges culturels Est-Ouest pendant la guerre froide et sur les mobilités étudiantes francophones après 1945.
, Matthieu Gillabert is collaborator at the Domaine d’histoire contemporaine (University of Fribourg, Switzerland). His doctoral thesis was published under the title Dans les coulisses de la diplomatie culturelle suisse (Alphil, 2013) and he actually conducts some research on the East-West cultural exchanges during the Cold War and on the students’ mobility in the Francophonie after 1945.

文学
relations diplomatiques
旅行

随着现代外交体系的建立,涌现出一批跨学科、跨行业的新型人才:外交官作家。这些两栖明星在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在文坛上也混得风生水起。其实外交官从事文学创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在异国他乡的所见所闻正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随着外交文学的成熟与发展,外交部发布的工作报告也越来越简明扼要、中肯切题。

20世纪初期,法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官作家,如保罗·克洛岱尔(Paul Claudel)、圣琼·佩斯(Saint-John Perse,本名Alexis Léger)、保罗·毛杭(Paul Morand)。在这些人中,保罗·克洛岱尔可能是唯一一位能够在外交官和作家这两种职业之间做到游刃有余的人。其他几位外交官作家则是利用法国对外事业宣传处这一平台取得成功。法国对外事业宣传处于1920年成立,隶属法国外交部,该部门的创立标志着法国在一战后在文化外交方面的创新。

那么在同一时期,瑞士的外交官作家的情况如何呢?与法国相比,瑞士的外交体系不够发达,出版业又按照四种语言区的界限进行分割,力量分散,在与邻国同行的竞争中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根本无法与巴黎的出版业比肩。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瑞士作家经常在法国或者德国发表他们的作品,很少有人能像法国作家那样发挥国家文化大使的作用。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近距离观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在某些瑞士人身上,外交官和作家这两种角色往往是 “你方唱罢我登场”。曾经担任大使职务的雅克·里亚尔(Jacques Rial)在退休后发表了目录学专著《双角帽与钢笔》(Le bicorne et la plume)。该书于2008年出版,详尽收录了自1848以来瑞士外交官的著作。 虽然他们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实用法学和经济学研究,但是仍有一些作品属于文学范畴。当然,某些外交官在职业生涯结束后就着手撰写回忆录,以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某些经验,或者就某些具体事件进行辩解。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阿尔伯特·维特诺(Albert Weitnauer)和爱德华 · 宾纳(Eduard Brunner),他们都曾在瑞士外交部任国务秘书。不过我们现在还是把目光转向那些热衷于发表文学作品的外交官吧。

在二战之前,玩文学的瑞士外交官中最多产的当属弗里堡人勒内·德维克(René de Weck)。这位仁兄不但在一战和二战间歇期创作了好几部小说,而且在瑞士文学界人缘甚好。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卡米尔·果尔基(Camille Gorgé)和弗雷德里克·巴尔贝(Frédéric Barbey):前者以诗歌见长,在二战期间任瑞士驻东京公使;后者以记述名世,曾任瑞士驻布鲁塞尔公使。这些“兼职写手”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愧于外交官作家的荣誉称号。由于瑞士的外交政策过于保守谨慎,文学的魅力在处理对外事务时无法发挥决定性作用。

二战结束后,瑞士驻外使馆中岗位设置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瑞士驻华盛顿、伦敦和巴黎公使馆,出现了新闻专员甚至文化专员,而这两个职务一般都由写作能力强的人担任。在这方面最为成功的当属贝尔纳·巴尔比(Bernard Barbey)。在二战爆发前,他就发表了一系列小说如《晨曦》(Le Crépuscule du matin)、《》(La Maladère),然后在Fayard出版社担任文学部主任。二战爆发后,巴尔比应征入伍,成为亨利·吉桑(Henri Guisan)将军的副官。1945年退伍后他重操旧业,被派到瑞士驻巴黎公使馆任文化专员。巴尔比的文学生涯和外交生涯可谓是交相辉映:1951年,他的作品《遗弃在战场上的骏马》(Chevaux abandonnés sur le champ de bataille)荣获法兰西学术院小说类大奖,同时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职位也获得了提升。

然而巴尔比的成功只是一个孤例。瑞士外交部一贯以谨慎和效率为核心理念,对那些有创作的热情的外交官坚决打压。1947年,瑞士外交部发布报告,题目是:《作家和外交官这两种职业是否能够和谐共存?》。毫无疑问,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份报告力争将舞文弄墨这股“歪风邪气”从外交界清除干净,对那些“兼职写手”来说是一种警告。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外交官虽然表面上谨言慎行,严守公务员准则,但是心中的创作火焰依然熊熊燃烧。因此他们想法设法绕过外交部设置的障碍。比如弗雷德里克·杜波瓦(Frédéric Dubois),他早先在巴黎任职,后来又调回伯尔尼,最后任联邦文化办公室主任。他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使用一个笔名——于连·杜尼拉克(Julien Dunilac)。

 

参考档案:

瑞士联邦档案馆,E3001(B),1000/731/56.

参考书目:

雅克·里亚尔(Jacques Rial),《双角帽与钢笔:瑞士外交官作品集序录(1848年至今)》(Le bicorne et la plume:les publications de diplomates suisses de 1848 à nos jours : un essai de bibliographie)。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2008年版

文章

René de Weck, I

Portrait de René de Weck, signé du peintre fribourgeois Hiram Brulhart (collection particulière de la famille de Weck).

René de Weck, II

Portrait de René de Weck, signé du peintre fribourgeois Hiram Brulhart (collection particulière de la famille de Weck).

Chevaux abandonnés sur le champ de bataille

Couverture de l'ouvrage de Bernard Barbey: Chevaux abandonnés sur le champ de bataille, Juillard, 1951 (Prix de l’Académie).

latest

在第三世界国家开辟的《第二条道路》

19702000

就其属性来说,人种博物馆参与国家对外文化关系的构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瑞士海外移民服务于瑞士文化外宣

19161976

很久以来,瑞士就是一个移民输出国。当国家处于经济困境时,许多瑞士人就到国外去寻找生存空间。瑞士在16世纪就已掀起了移民的狂潮。

瑞士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处理文化关系的工具

19492016

1949年,瑞士成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瑞士不仅加入了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关系协调网络实现了对接。

卢梭:瑞士制造

19451968

湖光山色、世外桃源、自由乐土、教育为本,这就是瑞士希望对外输出的国家形象。为了瑞士文化外交的利益,人们有意将卢梭打上“瑞士标签”,经常将这位哲学家工具化、瑞士化,并且对他的作品进行重新解读。

瑞士对日本文化传播概况

19501970

日本是一个非常喜欢图书展览会的国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瑞士出版商在日本多次参加这类活动。不过瑞士文化基金会和瑞士外交部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提供支持。

一位心系瑞士文化对外传播的青年历史学家

1946

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39年成立,其初衷是保卫瑞士本土文化。在当时,瑞士认为外国宣传机器的渗透已经对瑞士的本土文化构成了威胁。

建筑师勾勒出二战后瑞德文化关系的第一批蓝图

1945

二战后,瑞士与德国邻居的文化关系一直是官方机构内部避免谈论的问题。德国在道德上又一次被欧洲国家所孤立,其文化影响力在国外要么被完全消灭要么被迫化整为零。

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的诞生

19251933

作为文化外交和学术外交的象征,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是瑞士文化外宣在国外的定点机构之一。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先生们…和女士们!

19392012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领导机构首先是基金会理事会,最初由25名成员组成。理事会下设常务秘书处,这个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基金会根据新的《文化法》进行了重组,其理事会成员缩减为9人。

文化与教育促进和平建设

194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宣告:“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该组织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