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师与建筑设计师

par Thomas Kadelbach

Thomas Kadelbach, né en 1979. Après des études d'histoire et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à Angers, Fribourg et Madrid, il collabore au projet de recherche FNS Les relations culturelles internationales de la Suisse, 1945-1990. Thèse de doctorat sur Pro Helvetia et l'image de la Suisse à l'étranger. Actuellement collaborateur scientifique à l'Université de Neuchâtel.
, Thomas Kadelbach, born in 1979. Studied history and French literature in Angers, Fribourg and Madrid. Research assistant in the SNSF research project Switzerland's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1945-1990. PhD thesis on Pro Helvetia and the image of Switzerland abroad. Currently scientific collaborator at the University of Neuchâtel.

建筑艺术
工程学
理工大学

1930年,在瑞士格里松州的萨尔基那山谷上方出现了一座130米长的镰刀形上承式拱桥。这座钢筋混凝土拱桥在结构上有所创新,采用了新式的桥梁建造方法。桥梁由瑞士工程师罗伯特·马亚尔(Robert Maillart)设计,是其标志性的作品。罗伯特·马亚尔是日内瓦人,生于1872年,为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将萨尔基那山谷桥列为世界建筑遗产,也就是说在人类土木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建筑作品。

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培养的其他工程师沿着罗伯特·马亚尔所开辟的设计道路继续前进。这些工程师中的代表人物有皮埃尔·拉赫蒂(Pierre Lardy)和克里斯蒂安·门(Christian Menn)。克里斯蒂安·门最著名的作品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位于赖兴瑙附近的莱茵河大桥、位于伯尔尼的菲尔斯瑙高速公路大桥和在1996年至2005年间建造的位于格里松州的太阳山桥。太阳山桥结构新颖,外形美观,与当地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在整个20世纪,瑞士工程师的天才设计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承认。他们在技术上大胆创新,并且成为瑞士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使者。通过瑞士文化基金会的宣传,桥梁道路、阿尔卑斯山谷的水坝以及水电站成为瑞士国外展览的一个重要题材。在瑞士文化基金会的日程表上,第一个关于土建工程的展览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基金会的I团队决定举办一个关于瑞士工程师的标志性作品的巡回展。展览举办地主要是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一共举办了20多场。1979年瑞士文化基金会又一次利用土建工程进行文化外宣工作。该年是美籍瑞士裔工程师奥特玛尔-H·阿曼(Othmar H. Ammann)诞辰一百周年,基金会在美国举办了纪念这位工程师的巡回展。

在20世纪下半叶,除了土建工程师之外,建筑设计师也在工艺美术方面为瑞士的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1947年,在位于伦敦的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举办的一次展览中,瑞士联邦委员会亲自给瑞士建筑的特征下了定义。联邦委员会认为瑞士建筑的特性是简朴与精美,与瑞士国家的特性一致。从1953年起,瑞士文化基金会在多个国家举办了建筑设计巡回展,使外国公众了解到一个现代的瑞士、一个在风格与形式创新方面居世界首位的瑞士。展览首先在美国纽约、斯坦福等十个城市举行,然后移往加拿大、爱尔兰、德国和波兰,最后于1958年在南非结束。此外,为了扩大瑞士建筑设计的传播范围,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68年第一次在苏联和其它一些东欧国家举办了一次巡回展。由于苏联对“布拉格之春”的镇压,展览最后无果而终。

上世纪80年代初,瑞士文化基金会又发起了一个新的大型展览项目,将瑞士在建筑设计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做了一个总结。展览在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学举办,如位于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和位于柏林的柏林艺术大学。在同一时期,瑞士文化基金会还为一些私家建筑设计师提供展示其作品的平台,马里奥·波塔(Mario Botta)就是其中之一。他最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从1979年起在欧洲和其它地方开始展出。

参考档案

瑞士联邦档案馆E9510.6 1991/51, 第266-269, 341, 859-880卷

参考书目

克里斯托夫·阿伦施普拉赫(Christoph Allenspach)《瑞士建筑艺术:十九与二十世纪的建筑》, 苏黎世,瑞士文化基金会1998年版 (Architektur in der Schweiz: Bauen im 19. und 20. Jahrhundert, Zürich, Pro Helvetia 1998)

大卫- P·比林顿(David P. Billington):《结构设计艺术:­一份瑞士的遗产》, 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2003年版(The art of structural design. A Swiss legac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2003)

罗特•阿尔弗雷德《论三十年代的瑞士新建筑》,参见《三十年代瑞士,矛盾的十年:苏黎世美术馆展览,1981年10月30日至1982年2月10日》,苏黎世美术馆1981年版,第126-128页 („Zur neuen Schweizer Architektur der dreissiger Jahre“, in : Dreissiger Jahre Schweiz, ein Jahrzehnt im Widerspruch: Ausstellung Kunsthaus Zürich, 30.10.-10.2.1982, Zürich, Kunsthaus 1981, S. 126-128)

作者

托马斯·卡戴尔巴克(Thomas Kadelbach)

文章

Othmar H. Ammann: an interview

奥特玛尔-H·阿曼(1879-1965)是20世纪瑞士最著名的土建工程师之一。 他于1904年定居美国,后来负责纽约城市规划的许多标志性建筑的施工。1951年,他在接受瑞士广播公司短波节目中心采访时介绍了瑞士在尖端技术领域的优势。

参见瑞士历史词典关于奥特玛尔-H·阿曼的辞条:

http://www.hls-dhs-dss.ch/textes/f/F31280.php

Othmar H. Ammann and the art of Swiss engineering

1931年11月14日,奥特玛尔-H·阿曼(Othmar H. Ammann)为巴约纳大桥举行揭幕式。该桥连接新泽西州巴约纳及纽约州斯塔腾岛,跨越Kill van Kull。

Billington, David P.: The art of structural design : a Swiss legacy, Prinec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2003, p. 94.  

The art of engineering as export product

1963年建造的位于赖兴瑙(Reichenau)附近的莱茵河大桥。该桥是瑞士文化基金会举行的瑞士土建工程展核心展品之一。

Archives Pro Helvetia

"Schweizer Architektur 70-80"

1981年,《70-80瑞士建筑艺术展》在芝加哥举行。

Archives Pro Helvetia  

Mario Botta

马里奥·波塔(Mario Botta)是第一位由瑞士文化基金会赞助在国外举办个人作品展的瑞士建筑设计师。1979年,基金会为其个人作品展投入了2万瑞郎。后来马里奥·波塔成为瑞士建筑艺术的代表人物,经常在国外举行巡展。

"Schweizer Architektur 70-80"

1982年,《70-80瑞士建筑艺术展》登陆鹿特丹。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The Alpine dams

阿尔卑斯山谷的大坝也是瑞士文化基金会举办的瑞士土建工程展的重要展品。

Archives fédérales E 2200.136 1994/132, Vol. 30

Le Corbusier

1991年,瑞士文化基金会在奥斯陆举办的一场展览中介绍了建筑设计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代表作品。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Herzog & De Meuron

1996年,瑞士建筑设计师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在日本举行个人作品展。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llection des affiches

Swiss architecture in Paris

2001年5月,瑞士当代建筑艺术展在巴黎瑞士文化中心开幕。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latest

在第三世界国家开辟的《第二条道路》

19702000

就其属性来说,人种博物馆参与国家对外文化关系的构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瑞士海外移民服务于瑞士文化外宣

19161976

很久以来,瑞士就是一个移民输出国。当国家处于经济困境时,许多瑞士人就到国外去寻找生存空间。瑞士在16世纪就已掀起了移民的狂潮。

瑞士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处理文化关系的工具

19492016

1949年,瑞士成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瑞士不仅加入了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关系协调网络实现了对接。

卢梭:瑞士制造

19451968

湖光山色、世外桃源、自由乐土、教育为本,这就是瑞士希望对外输出的国家形象。为了瑞士文化外交的利益,人们有意将卢梭打上“瑞士标签”,经常将这位哲学家工具化、瑞士化,并且对他的作品进行重新解读。

瑞士对日本文化传播概况

19501970

日本是一个非常喜欢图书展览会的国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瑞士出版商在日本多次参加这类活动。不过瑞士文化基金会和瑞士外交部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提供支持。

一位心系瑞士文化对外传播的青年历史学家

1946

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39年成立,其初衷是保卫瑞士本土文化。在当时,瑞士认为外国宣传机器的渗透已经对瑞士的本土文化构成了威胁。

建筑师勾勒出二战后瑞德文化关系的第一批蓝图

1945

二战后,瑞士与德国邻居的文化关系一直是官方机构内部避免谈论的问题。德国在道德上又一次被欧洲国家所孤立,其文化影响力在国外要么被完全消灭要么被迫化整为零。

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的诞生

19251933

作为文化外交和学术外交的象征,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是瑞士文化外宣在国外的定点机构之一。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先生们…和女士们!

19392012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领导机构首先是基金会理事会,最初由25名成员组成。理事会下设常务秘书处,这个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基金会根据新的《文化法》进行了重组,其理事会成员缩减为9人。

文化与教育促进和平建设

194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宣告:“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该组织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