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系瑞士文化对外传播的青年历史学家

par Pauline Milani

Pauline Milani est historienne. Après une thèse sur la politique culturelle de la Suisse à l'étranger, elle travaille maintenant sur les artistes femmes du XIXème siècle. Elle enseigne à l'Université de Fribourg et à UniDistance.

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39年成立,其初衷是保卫瑞士本土文化。在当时,瑞士认为外国宣传机器的渗透已经对瑞士的本土文化构成了威胁。由于二战的爆发,瑞士文化基金会在第一时间并没有参与到瑞士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工作中。二战结束后,基金会需要转变其职能,不过如何转变确实需要深思熟虑、调查研究。基金会于是委托历史学家赫伯特·吕迪(Herbert Lüthy)递交一份纲领性报告,以便对瑞士将来的文化外宣政策进行定位。

1946年,赫伯特·吕迪只有26岁,不过其人生阅历已经令人惊叹。1942年,这位年轻的历史学家在苏黎世大学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同年,他在瑞士德语区报纸《圣加伦日报》(St Galler Tagblatt)开了一个每周评论专栏,发表了许多针砭时弊、富于批判精神的文章,在国内开始显露头角。

1946年春,受瑞士文化基金会委托,赫伯特·吕迪着手研究一些发达国家的对外文化关系体系。一年后,他的研究报告出炉,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保密状态。在报告中,这位历史学家对宣传这一理念进行了批判,对文化关系国家化所带来的危险提出了警告。在他看来,如果对外文化关系由国家主导,瑞士文化将受到官方操弄,沦为服务于国家威望构建的工具。不过凡事都是有利也有弊,对于瑞士这样一个小国来说,实行以弘扬本国特色为主旨的对外文化传播政策完全符合其国家利益。因此最佳的方案就是创立一个半官方性质的协会,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但要独立于外交体系之外。赫伯特·吕迪强调,瑞士是一个多种语言文化并存的国家,鼓励跨文化对话,那么应推行一种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对外文化交流政策。他主张瑞士应加入一些国际组织,一些可以在瑞士文化和它国文化间发挥桥梁作用的国际组织。

赫伯特·吕迪在其报告中阐明了瑞士对外文化传播的纲领性原则,其中某些原则后来也确实付诸实践:比如说,瑞士文化基金会本身就是这位学者心目中理想的对外文化传播机构;瑞士联邦于194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该组织促进了瑞士的多边文化交流。不过赫伯特·吕迪的其它观点却被束之高阁:直到上世纪60年代,瑞士才开始考虑制定对外文化传播政策。

为了更好地推进对外文化传播,吕迪在报告中列举了多种手段:向外国精英授予荣誉称号,邀请外国知名人士来瑞士访问,或者向国外派出本国专家学者;为了扩大受众,应举行大型文化活动,如展览、音乐会或者巡回学术讲座;借助于新闻传播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传播的内容往往流于肤浅;音像制品(广播、纪录片、电影)是最理想的传播工具,但是成本太高。吕迪还指出如果瑞士仅仅满足于商业宣传和旅游推介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种手段虽然可以在提高国家声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无法成为制定全面对外政策的基石。

吕迪的这份“机密奏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应该说他无愧于当代瑞士杰出的知识分子这一称号。不幸的是,由于这份报告并不符合当时的瑞士文化政策,很快就消失在瑞士文化基金会的抽屉中。

 

Bibliography :

Pro Helvetia (éd.), Politique étrangère d’information et de propagande culturelle. Rapport sur l’organisation des relations culturelles et intellectuelles avec l’étranger, sur la propagande culturelle, la politique d’information et de propagande dans les principaux États de l’Europe occidentale, de l’Amérique, de la Tchécoslovaquie et de la Turquie, Zurich, avril 1947.

http://www.herbert-luethy.ch/

文章

Herbert Lüthy

latest

在第三世界国家开辟的《第二条道路》

19702000

就其属性来说,人种博物馆参与国家对外文化关系的构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瑞士海外移民服务于瑞士文化外宣

19161976

很久以来,瑞士就是一个移民输出国。当国家处于经济困境时,许多瑞士人就到国外去寻找生存空间。瑞士在16世纪就已掀起了移民的狂潮。

瑞士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处理文化关系的工具

19492016

1949年,瑞士成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瑞士不仅加入了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关系协调网络实现了对接。

卢梭:瑞士制造

19451968

湖光山色、世外桃源、自由乐土、教育为本,这就是瑞士希望对外输出的国家形象。为了瑞士文化外交的利益,人们有意将卢梭打上“瑞士标签”,经常将这位哲学家工具化、瑞士化,并且对他的作品进行重新解读。

瑞士对日本文化传播概况

19501970

日本是一个非常喜欢图书展览会的国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瑞士出版商在日本多次参加这类活动。不过瑞士文化基金会和瑞士外交部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提供支持。

一位心系瑞士文化对外传播的青年历史学家

1946

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39年成立,其初衷是保卫瑞士本土文化。在当时,瑞士认为外国宣传机器的渗透已经对瑞士的本土文化构成了威胁。

建筑师勾勒出二战后瑞德文化关系的第一批蓝图

1945

二战后,瑞士与德国邻居的文化关系一直是官方机构内部避免谈论的问题。德国在道德上又一次被欧洲国家所孤立,其文化影响力在国外要么被完全消灭要么被迫化整为零。

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的诞生

19251933

作为文化外交和学术外交的象征,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是瑞士文化外宣在国外的定点机构之一。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先生们…和女士们!

19392012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领导机构首先是基金会理事会,最初由25名成员组成。理事会下设常务秘书处,这个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基金会根据新的《文化法》进行了重组,其理事会成员缩减为9人。

文化与教育促进和平建设

194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宣告:“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该组织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