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国家

具体艺术
当代艺术
美术

美术展是瑞士在国外展示其文化形象的最重要的载体。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艺术创作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定义一直含糊不清,瑞士文化基金会在这方面所组织的各项活动正表现了这一点。

什么是瑞士艺术? 是否存在瑞士艺术?这不仅仅是艺术史应考虑的问题,在一个国家,如何回答这系列问题,在其外宣文化政策中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纵使人们在分析艺术创作时越来越少地掺杂本民族和国家的某些成见,但每一个展览仍然未免涉及到以艺术家的国籍来进行选择的问题。在许多国家艺术作品在创构民族特征上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瑞士,艺术与国家身份认同的结合起源于19世纪末期,当时瑞士联邦举办了许多反映瑞士国家形成的传说和阿尔卑斯山民生活的文艺演出以及相关的图片展览,并兴建了许多纪念碑。从上世纪20年代起,画家费迪南德·霍德勒(Ferdinand Hodler)被誉为瑞士美学表现手法的天才代表,他的风格成为瑞士艺术的主要标准。二战前夜,在精神国防运动(défense spirituelle)① 的理念指导下成立了瑞士文化基金会,以将艺术提升到瑞士国家身份认同重要支柱这一高度。

瑞士的文化外宣同样受到了精神国防运动思想的影响。二战结束后,瑞士文化基金会和联邦美术委员会组织了许多艺术活动,利用艺术创作阐释瑞士国家身份认同的某些特征,如联邦主义和统一性中的多元性。上世纪五十年代后,艺术和国家的紧密结合开始解体,瑞士的许多艺术家开始对他们所感知的“瑞士的真相”保持心理上的距离,在创作风格上越来越贴近那些具有全球视野的外国艺术家。传媒理论家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62年提出的“地球村”的理念正好反映了这一变革。

虽然瑞士的艺术家群体在创作时不再受本国文化的局限,但是从21世纪初开始,从国家身份认同层面对艺术创作的解读依然是瑞士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全球化将地区和国际对立起来,同时也促进了对地区身份认同的再发现。

①精神国防运动是瑞士的一场政治文化运动,从上世纪30年代兴起,60年代结束。该运动旨在弘扬瑞士的价值观,警惕法西斯集权主义、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在瑞士的传播。精神国防理念来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人类现代史上的灾难使瑞士认识到在非军事领域(如经济和文化)加强防卫的必要性。

(参见瑞士历史在线词典法文版http://www.hls-dhs-dss.ch/textes/f/F17426.php,译者注)

latest

在第三世界国家开辟的《第二条道路》

19702000

就其属性来说,人种博物馆参与国家对外文化关系的构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瑞士海外移民服务于瑞士文化外宣

19161976

很久以来,瑞士就是一个移民输出国。当国家处于经济困境时,许多瑞士人就到国外去寻找生存空间。瑞士在16世纪就已掀起了移民的狂潮。

瑞士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处理文化关系的工具

19492016

1949年,瑞士成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瑞士不仅加入了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关系协调网络实现了对接。

卢梭:瑞士制造

19451968

湖光山色、世外桃源、自由乐土、教育为本,这就是瑞士希望对外输出的国家形象。为了瑞士文化外交的利益,人们有意将卢梭打上“瑞士标签”,经常将这位哲学家工具化、瑞士化,并且对他的作品进行重新解读。

瑞士对日本文化传播概况

19501970

日本是一个非常喜欢图书展览会的国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瑞士出版商在日本多次参加这类活动。不过瑞士文化基金会和瑞士外交部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提供支持。

一位心系瑞士文化对外传播的青年历史学家

1946

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39年成立,其初衷是保卫瑞士本土文化。在当时,瑞士认为外国宣传机器的渗透已经对瑞士的本土文化构成了威胁。

建筑师勾勒出二战后瑞德文化关系的第一批蓝图

1945

二战后,瑞士与德国邻居的文化关系一直是官方机构内部避免谈论的问题。德国在道德上又一次被欧洲国家所孤立,其文化影响力在国外要么被完全消灭要么被迫化整为零。

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的诞生

19251933

作为文化外交和学术外交的象征,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是瑞士文化外宣在国外的定点机构之一。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先生们…和女士们!

19392012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领导机构首先是基金会理事会,最初由25名成员组成。理事会下设常务秘书处,这个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基金会根据新的《文化法》进行了重组,其理事会成员缩减为9人。

文化与教育促进和平建设

194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宣告:“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该组织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