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美文化关系协会

par Matthieu Gillabert

Matthieu Gillabert est historien et collaborateur au Domaine d’histoire contemporaine de l’Université de Fribourg. Après avoir défendu sa thèse sur la diplomatie culturelle suisse (Dans les coulisses de la diplomatie culturelle suisse, Alphil, 2013), il mène actuellement ses recherches sur les échanges culturels Est-Ouest pendant la guerre froide et sur les mobilités étudiantes francophones après 1945.
, Matthieu Gillabert is collaborator at the Domaine d’histoire contemporaine (University of Fribourg, Switzerland). His doctoral thesis was published under the title Dans les coulisses de la diplomatie culturelle suisse (Alphil, 2013) and he actually conducts some research on the East-West cultural exchanges during the Cold War and on the students’ mobility in the Francophonie after 1945.

讲座
纪录片
美国
冷战

正统观念认为文化外交仅仅是由捍卫国家利益的职业外交家所主导的一种机制,但是从学术角度探讨这一概念时一定要跳出这一桎梏。一些非政府组织其实也经常接过官方外交的接力棒,参与到文化外交活动中,可以说起到了“非正统”文化外交的作用。瑞美文化关系协会就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它极大地促进了瑞士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和科学关系的发展。

正统观念认为文化外交仅仅是由捍卫国家利益的职业外交家所主导的一种机制,但是从学术角度探讨这一概念时一定要跳出这一桎梏。一些非政府组织其实也经常接过官方外交的接力棒,参与到文化外交活动中,可以说起到了“非正统”文化外交的作用。瑞美文化关系协会就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它极大地促进了瑞士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和科学关系的发展。

瑞美文化关系协会于1940年1月成立,发起人是巴塞尔大学艺术史教授保罗·冈兹(Paul Ganz),这位学者还兼任瑞士文化基金会理事。自成立以来,该协会的第一批成员主要是学术界、新教界和经济界的知名人士,如神学家艾米勒·布鲁奈(Emil Brunner)、史学家卡尔勒·梅耶(Karl Meyer)和马克斯·斯勒贝尔施密德(Max Silberschmidt)、日内瓦普世救助欧洲中央局中央书记阿道夫·凯勒(Adolf Keller)牧师、企业家汉斯·舒尔茨(Hans Sulzer,曾任瑞士驻华盛顿公使,在二战期间还担任联邦进出口监管委员会主席)以及瑞士贸易促进局局长、瑞士电影协会会长阿尔贝·马斯纳塔(Albert Masnata)。

瑞美文化关系协会的宗旨是加强瑞士和美国这两个“姐妹民主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关系,而且相关操作要绕开联邦政府,因为官方在这方面必须保持中立。1939年12月,保罗·冈兹给联邦委员居塞伯·莫塔(Giuseppe Motta)发了一封信函。在信中这位学者强调:赢得美国大多数公众的好感对瑞士来说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瑞美文化关系协会准备依靠一些国家部门的从属机构,如贸易促进局、瑞士联邦铁路公司在美国的网点、海外瑞士人秘书处、瑞士文化基金会等。自1943年起,国际问题研究所也开始加入瑞美文化关系协会的阵营。研究所由埃杜阿尔·福埃特(Eduard Fueter)领导,这位学者也是瑞美文化关系协会的会员。

瑞美文化关系协会的行动模式遵循个人自主的自由主义学说,同时兼顾爱国主义的本质。在最初的工作规划中,协会希望向美国派遣瑞士学者举办巡回讲座,在美国的报刊上发表一些有关瑞士的文章,这些文章涉及瑞士贸易促进局的消息、瑞士联邦铁路公司的信息、以及其它经济组织的新闻。同时协会也力争让生活在美国的瑞士移民加强和祖国母亲的联系。从1943年开始,协会的工作内容日益多元化,每年都推出一部以政治和文化为主题的外宣品;1943-1944年,协会还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了一场艺术类图书展。

参考书目
吉拉贝尔·马修 (GILLABERT Matthieu),《当瑞士态度与美国相遇:一种文化存在的演变》,参见《捷径:历史期刊》,2009年第2期,第73-84页。 
卡塔尼·阿尔弗雷德(CATTANI Alfred),《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美瑞基金会的活动》,NZZ出版社,2004年7月12日出版,第24页。

文章

Portrait de Paul Ganz par August Höflinger

source Zentralbibliothek Zürich, Graphische Sammlung und Fotoarchiv, Foto III

latest

在第三世界国家开辟的《第二条道路》

19702000

就其属性来说,人种博物馆参与国家对外文化关系的构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瑞士海外移民服务于瑞士文化外宣

19161976

很久以来,瑞士就是一个移民输出国。当国家处于经济困境时,许多瑞士人就到国外去寻找生存空间。瑞士在16世纪就已掀起了移民的狂潮。

瑞士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处理文化关系的工具

19492016

1949年,瑞士成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瑞士不仅加入了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关系协调网络实现了对接。

卢梭:瑞士制造

19451968

湖光山色、世外桃源、自由乐土、教育为本,这就是瑞士希望对外输出的国家形象。为了瑞士文化外交的利益,人们有意将卢梭打上“瑞士标签”,经常将这位哲学家工具化、瑞士化,并且对他的作品进行重新解读。

瑞士对日本文化传播概况

19501970

日本是一个非常喜欢图书展览会的国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瑞士出版商在日本多次参加这类活动。不过瑞士文化基金会和瑞士外交部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提供支持。

一位心系瑞士文化对外传播的青年历史学家

1946

瑞士文化基金会于1939年成立,其初衷是保卫瑞士本土文化。在当时,瑞士认为外国宣传机器的渗透已经对瑞士的本土文化构成了威胁。

建筑师勾勒出二战后瑞德文化关系的第一批蓝图

1945

二战后,瑞士与德国邻居的文化关系一直是官方机构内部避免谈论的问题。德国在道德上又一次被欧洲国家所孤立,其文化影响力在国外要么被完全消灭要么被迫化整为零。

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的诞生

19251933

作为文化外交和学术外交的象征,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是瑞士文化外宣在国外的定点机构之一。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先生们…和女士们!

19392012

瑞士文化基金会的领导机构首先是基金会理事会,最初由25名成员组成。理事会下设常务秘书处,这个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基金会根据新的《文化法》进行了重组,其理事会成员缩减为9人。

文化与教育促进和平建设

194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宣告:“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该组织的宗旨。